其实,从外形上来看,起初的协作机械臂更像是缩小版的工业机械臂,在缩小机械臂体积的同时其有效负载也同比下降,但相应的,其对人体的伤害也同比下降,达到了协助工人安全作业、减小机器人占地面积和降低机器人制作成本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的目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低中负载协作臂的市场定位无疑是成功的。下面,我们将从各厂家首发协作机器人的产品型号来一探究竟……
协作机器人向着大负载演进,主要有3个驱动力
其一,旨在为制造商提供更高载荷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更高负载其实意味着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二,是创造协作机器人更多应用场景,目前低中负载场景中协作机器人更多为非标定制化场景服务,而需求总量却相对较小,“叫好不叫座”。中低负载的协作机器人面临与SCARA和工业小六轴机器人的激烈竞争,因此通过大负载协作机器人扩充新场景新增量成为协作厂商的新策略。
其三,更为重要的是:协作机器人在丰富场景的同时,其品类也在丰富,这体现的是一种机器人制造的趋势,包括从技术和市场层面逐步渗透到工业机器人当中。因此一些厂商计划针对不同需求,将协作机械臂硬件细分化,而不再作为泛用产品。例如设计开发符合特殊洁净需求、大负载、特殊垂直市场的专用手臂。
协作机器人往大负载方向发展一定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大负载就是仅有的扩容方向。从目前看来,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机床上下料、移动式大负载晶圆盒转送、码垛等应用将会有大负载机器人的发挥空间。而对于中低负载的协作机械臂来说,不要轻易放弃积累和培育了多年的市场,我们可以预见未来轻量化的机械臂还仍是一片蓝海。
协作机器人在存量市场上开始更广地渗透到工业机器人中,不仅仅体现在品类的替代性,而是进一步发挥了协同互补的作用。在与一家客车厂的项目中,EC612协作机械臂被出其不意地安装在传统工业机械臂上,远远看去,有一种奇妙的“力量VS柔性”的平衡感。
这套设备用于大型客车的内部喷涂,一方面对于客车厂来说在各个工艺段使用重型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已经驾轻就熟,另外一方面始终在寻求单工位的能效提升。例如车厢内的喷涂是一个需要精细作业的场景,尽管标准化的喷涂机器人能解决问题,但在这个工位上部署传统设备会占用很大空间。这不止是安装一台机器人那么简单,还需要对现有的产线布局作出调整——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成为了阻碍许多厂商导入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这个项目中,ELITE ROBOTS的12KG负载协作机器人充分发挥了协作机器人的优势,完全地解决了客户的痛点。
1、传统工业机器人“托举”协作臂,能够覆盖巨大的车厢内部作业空间。
2、协作机器人易于编程,对于已经完成了电泳和防锈工艺的乘用车白车身而言,不像私家车内饰那么豪华,因此车的门框和A柱都需要额外喷涂与车体同色的油漆,保持美观。协作机器人通过相对简便的轨迹规划,出色地执行了这项任务。
3、轻量化的协作机械臂在调试期间占地小,且安全的特性使得现场操作人员的作业更加放心、便捷。
很明显,负载做得再大,协作臂也超不过和它配合的庞然大物。有意思的是,当打开了思路在应用侧做文章,负载的劣势也会变成优势——协作机械臂和传统工业机械臂并不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而是在互补中发挥彼此的比较优势。
未来协作机器人品类将更加丰富,例如进一步提升负载,同时进一步提高集成度更加轻量化,节拍更快,都将成为协作机器人进入原先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敲门砖——例如焊接、码垛、机床管理。艾利特协作机器人在更大负载协作机器人产品的布局上有所准备,不仅是开拓场景的考虑,也是机器人在硬件设计和制造上演进的重要一步,终点都是为了让用户在同等条件下能够获得更具柔性,编程更简单,接口更开放的,好用又不贵的机器人。
更多资讯:艾利特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