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变局: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2022-10-10 人民中科研究院4920
核心提示:在机器人应用落地方面,第一步的关键是要满足产业的痛点需求,选择一个应用壁垒最高的场景,对产品各方面都提出最高要求,这样才能不断打磨产品、提升解决方案能力。
 在机器人应用落地方面,第一步的关键是要满足产业的痛点需求,选择一个应用壁垒最高的场景,对产品各方面都提出最高要求,这样才能不断打磨产品、提升解决方案能力。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真假难辨的仿生机器人、会跳“踢踏舞”的机器狗、可完成骨科手术的医疗机器人、耐高温的消防侦察机器人…… 
       机器人在制造、建筑、医疗、农业、矿山、物流等诸多领域的创新应用,不仅可以真切感受到机器人技术为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更成为透视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8.7万台。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创新发展、提档加速的重要机遇期。 


 

01

机器人向精密加工应用拓展

 

 “经过产学研用各界共同努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介绍,工业机器人正由过去主要从事搬运、上下料等简单操作,向装配、打磨、抛光等高精度、高灵敏的精密加工场景扩展。

 

一组数据印证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

 

2021年,我国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领域覆盖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

 

其中,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22台/万人,比2012年增长13倍,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已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之源。

 

在人工智能、新型传感、生物仿生、新材料等多种技术融合驱动下,机器人向复杂精密场景渗透的步伐不断加快。

 

能应对角焊缝件、坡口件、圆弧件等不同类型复杂工件的“智能焊将”,能在列车车底、铁路钢轨、输电线路等不同场景进行监测的“巡检尖兵”,能吸附在船板一边除锈一边回收废水的“美容大师”……

 

一批机器人“能工巧匠”不断突破极限,在替代人们“接手”量大面广的重复性工作之后,开始探索完成更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02

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同前几年的“互联网+”概念被火热追捧相同,如今“机器人+”的概念也备受关注并已然实现相关应用落地。


例如:能给猪仔注射疫苗的畜牧机器人、可以自动铺设地砖的建筑机器人、有望实现老人陪护和教育科普功能的仿生机器人……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浩瀚太空到万里深海,从国之重器到百姓生活,机器人能力的边界持续拓展,在仓储运输、医疗康复、农林畜牧、商业服务等领域形成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陶永表示,“疫情之下,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无接触经济”为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带来新需求,加速了服务机器人向各领域渗透的步伐。”

 

据最新数据显示,到2024年,随着新兴场景的进一步拓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在众多场景中,同人们密切相关且需要极高精准度的医学领域成为机器人领域发力的重点之一。一批已经上岗或是即将上岗的“机器人医生”无疑是今年的一大热点。

 

纵观国内医疗机器人市场,已有不少企业在疾病筛、查、诊、疗等细分赛道展开布局。能种植牙齿的口腔手术机器人、可完成颅内活检的脑出血机器人、能实现关节置换的手术机器人、可帮助残障人士独立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

 

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医生”在提高术中视野清晰度、改进手术流程、提升治疗精准性、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创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描绘出一副充满想象的“智能医学”新场景。


 

03

机器人产业需直击产业痛点

 

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技术积累薄弱、供给缺乏的问题依然存在。

 

核心零部件决定了机器人的质量、可靠性和价格。作为机器人的“心脏”和“大脑”,高精密减速器和控制器的成本约占机器人总成本近一半的比例。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指出,“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度仍然在七成以上,国产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相比世界先进水平仍落后5年至10年。”

 

因此,加快国产机器人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应用,增强我国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封面

 

 

不过,机器人企业的竞争壁垒需要沿着机器人产品、应用场景和全方位生态逐步建立。

 

以先进技术为基础,造出先进的产品是第一步,在持续应用落地中形成规模生产的能力,持续降低成本的同时反哺技术,实现产品迭代升级。

 

中国机器人商业化过程中,机器人企业则需扎根每一个细分的生产场景,才能形成深刻的行业认知,造出最符合需求的机器人产品。

 

从需求侧和场景出发,实现场景+落地再对产品进行优化。业界认为,这个思路的关键在于获得产业内头部厂商的认可。

 

也就是说,在机器人应用落地方面,第一步的关键是要满足大客户的痛点需求,这些大客户的场景需求具备了很高的价值以及应用壁垒。选择一个应用壁垒最高的场景,对产品各方面都提出最高要求,这样才能不断打磨产品、提升解决方案能力。


 
标签: 机器人
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动态
推荐图文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运营001

联系电话:

  

  • 省心省力,一站购齐
  • 选型询价,快速响应
  • 多仓直发,货期无忧
  • 正品保障,诚信服务
  • (c)2023 工博士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2023001274号
  • 法律顾问: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

微信公众号

工博士官方客服微信